卡拉模基↑攝於福山一號橋
烏來福山村,雪山山脈圍繞的山中聚落,是烏來地區泰雅族人的文化起源,有許多的故事⋯。2014.4.28.我們來到這裡,車停福山國小附近,先到福山一號橋發現卡拉莫基步道封閉中,沿信福路(信賢~福山)發現福巴越嶺古道的吊橋(過吊橋即折返),到大羅蘭溪走走⋯
南勢溪↓大台北地區的主要飲用水源⋯
日治時期在福山村以伐木為生的日子裡,能夠雇工的人統稱為「有錢人」,日文發音「卡拉莫基 桑」。所以工頭居住的區域為「卡拉莫基」⋯
以前一位獵人說:我到過一個遍地豐饒土地、一條滿布魚的溪,於是帶領族人翻過babaw lupi(插天山),來到這裡建立部落稱為德拉楠tranan,就是現在的福山村。百年來,德拉楠寧靜安詳遺世獨立,順著南勢溪沿著信福路來到路的盡頭,大羅蘭溪的潺潺水流勾引遊人親水,慢步水圳道,探索自然的智慧;寧靜的聚落裡散著悠閒的氣息,教會、天主堂、小學校裡隱隱透著泰雅的故事,在這裡享受簡單慢活的幸福⋯
桐花↓這個季節裡的應景景象⋯
古道上的吊橋↓
福巴越嶺古道,聯絡烏來福山與桃園縣復興巴陵的泰雅族部落,這條古道是泰雅族大嵙崁群向北狩獵所走出來的一條獵徑⋯,在信福路旁有告示說明吊橋就在不遠處,我們走過吊橋就折返,那是中級山不是我們的菜⋯
紅花曼陀羅⋯
大羅蘭溪↓
大羅蘭溪的驚訝,遇見一對鉛色水鶇⋯
難得的夫唱婦隨↓鉛色水鶇⋯
雄鳥尾羽粟紅色,雌鳥尾羽、飛羽暗褐色,有白色斑點尾下覆羽白色⋯
紫嘯鶇↓
古圳步道↓
日治時期就開鑿的水圳,水量充沛水源清澈,引大羅蘭溪的水到李茂岸為的是教泰雅族人種植水稻,如今部落裡不見水田,水圳道依然暢流,成了蜻蜓、蝴蝶、青蛙及溪谷植物的天堂。綠意遮蔭的步道讓人陶醉於自然美景⋯
拱橋、溪谷、大羅蘭溪↓攝於蝴蝶公園⋯
沿水圳步道來到蝴蝶公園,雖未見到大量蝴蝶,但也能感受這裡豐富的生態⋯
大羅蘭溪的美麗溪谷↓右下方就是古圳的進水口⋯
築壩攔水,原始的山野⋯
豐富的生態↓
頂頂有名的教會↓飾演莫那‧魯道的林慶台牧師就在這裡⋯
福山國小↓
校園裡的銅像,不姓孫、蔣、孔,是布農族的肖像⋯
泡湯↓華燈初上我們回到烏來市區桶後溪旁的一家溫泉會館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