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硐↑
猴硐早年曾是台灣煤礦產業大城 ,廢棄的選煤廠就佇立在車站前,運煤橋已改建為觀光橋⋯,2014.4.8.我們到猴硐走走,尋找鐘鍔木、欣賞基隆河的湖穴地形、拜訪貓村⋯
猴硐車站↓站前有一家很傳統的礦工麵⋯
鐘鍔木↓
鐘萼木的花朵為白色與粉色,襯著綠色樹葉時有著點綴山林的美麗,在猴硐金字碑一帶的山林,已經可以看到部分鐘萼木開花的蹤影,四月中旬會有更多株開花。鐘萼木是冰河時期留下來的植物,不能做家具、也無法做他用,沒有實質的經濟效益,但是鐘萼木的花朵真的非常漂亮,「聽說在鐘萼木下許的願望都會實現」⋯
猴硐神社↓
神社只是遺址而已,2014.4.8.這裡的鐘鍔木開花了。猴硐不愧是貓村,神社山上也遇見貓⋯
運煤橋↓
猴硐坑在基隆河右岸,昔日煤礦由台車經運煤橋送到對岸的選煤廠,在由火車運輸到各地。不過,現在煤礦沒了,礦區都已經成了觀光區了⋯
就是愛拍照,一對年輕情侶意外成了我們的Model⋯
選礦廠與運煤橋↓
礦工宿舍↓
我們沿著基隆河經內店仔走到瑞三本礦、礦工宿舍,沿途一邊是鐵路,一邊是基隆河,欣賞火車與湖穴地形⋯
猴硐貓橋↓
通往貓村的天橋被稱為「貓橋」,結合貓及礦業等元素,外型意象是一隻咖啡色的貓,功能除原本連接光復里民進出聯外通路外,橋上更增加貓跳台,遊客可放置貓飼料餵食,為全台灣首例、全球唯一的「人貓共用天橋」⋯
猴硐的貓↓
早期猴硐居民以礦業為生,因環境變遷面臨了無以為繼的蕭條,人口大量外移,原本飼養的貓有些卻被遺留下來,由鄰居繼續飼養,造就此處棲息了上百隻的貓咪。透過愛貓人士們於2009年10月31日發起「有貓相隨,猴硐最美」的活動後,貓咪的居住環境煥然一新⋯
貓姿百態↓
貓村有生活公約也注意到人畜衛生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