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北門↑攝於 2015年7月24日 10:46⋯
臺北府城北門「承恩門」,落成於清光緒十(1884)年,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,閩南式(一說為臺灣新式)取消城樓的封閉式碉堡城門⋯
承恩門↓
城內與北門遙遙相望的建築為現今的中山堂,原為清代布政使司衙門遺址⋯
門外原有外廓(甕城),門洞上方處有題著「巖疆鎖鑰」,日本人拆除外廓後流落成為總督官邸(台北賓館)涼亭的礎石,1998年才移回北門⋯
日治時期執行市區改正計畫,1904年拆除台北府城城牆,1905年拆除西門後,原本欲拆除剩下四座城門,在學者的請命之下才得以避免。1935年依「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」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⋯
1966年台北市政府以「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」為由,將東門、南門和小南門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,原貌盡失。北門因計畫興建高架道路將通過,預定拆除而未改建⋯
1976年高架道路開工,在學者極力爭取下,高架道路改以彎道繞過北門,完工後北門被高架道路主線和延平南路匝道緊密包夾,所幸整體原貌終未受太大破壞。1995年延平南路匝道因使用率偏低被拆除,解除了北門被包夾的命運,但主線對於北門仍然繼續造成北面視覺上的遮蔽至今⋯
1983年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古蹟⋯
行走北門↓一百多年了仍能在北門裡行走,有好多故事啊⋯
台北郵局↓
在北門附近還有台北郵局、台鐵(可惜正在整修中)、撫臺街(延平南路)等歷史建築群⋯
臺北郵局建於1898年初為日式木造二層樓房,1930年改建為三層鋼筋水泥大樓,建築風格兼具希臘古典及20年代的流行樣式,內政部於1992年列為第三級古蹟(市定古蹟)⋯
20150724中午在博愛路附近與老同事們聚餐,提早到四處走走、看看⋯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