霧鎖大雪山↑攝於遊客中心
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座落在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的後段,海拔高度2275公尺,早年為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林場,有獨特的生態林相⋯,2014.11.13.清晨大霧,在濛濛的雲霧裡我們拜訪天池、神木,也去尋找帝雉⋯
霧裡的遊客中心↓告示牌裡標定小雪山、鞍馬山、船型山的位置,可惜都在霧裡⋯
小雪山旅遊資訊站↓
這裡還有出雲山莊小雪山門市部,提供簡單熱食,在高冷地區顯得很珍貴⋯
走向天池↓林道邊有座瑞雪亭⋯
金翼白眉跳上跳下的好像在歡迎我們↓
玉山假沙梨↓很好看ㄏ,有人試吃,又苦又澀⋯
天池↓
海拔2600公尺,面積0.4公頃,屬於高山湖泊,冬季寒流來襲時有機會賞雪,池旁的瑞雪亭有獨特景觀,能觀賞雲海⋯
可惜這一天除了起霧、飄雨外,偶而還下起陣雨⋯
林道↓這條林道路況很好,緩坡約2公里,輕鬆好走可通往神木⋯
輕鬆的走在林間裡,享受大自然的森林浴,也遙想以前這裡曾經有的大樹,經過開發、造林的種種過程,自然資源與生態真該好好珍惜⋯
神木↓走到神木時,霧開天晴⋯
雪山神木位於大雪山林道49.5公里下方,步道約兩公里,來回時間約1小時。雪山神木樹種為紅檜木,樹齡1400年,神木附近設有公廁及紀念碑⋯
拜訪紀念碑亭↓
在紀念亭旁看見很多伐木的殘跡「樹頭」,令人激動ㄚ,如果現在還能保有一片神木樹林,如果⋯,不過,過去的事情是沒有如果的⋯。緬懷過去,珍惜當下⋯
回程時又起霧、也開始下雨↓
雨霧裡的守候↓
下山時開始下雨,看見有人在路旁守候,我們也停車鳥言鳥語一番,有人說二點以後帝雉可能會在這裡出現,當時才一點多,我們就先回車上避雨,不一會,帝雉竟忽然出現,匆忙間抓起相機不顧一切在雨中拍攝(事後相機果然起霧氣,花不少力氣清理),雨中、手持拍攝,效果雖不好,但心情好激動⋯
帝雉↓
帝雉,又稱黑長尾雉、海雉、烏雉,台灣特有的長尾雉屬鳥類。分布於台灣的中、高海拔山區,最高曾見於3850公尺附近,是台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。帝雉被列為世界瀕危鳥類,與台灣藍腹鷴同被列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。帝雉也是所有台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形最大、羽色最高貴的,因而台灣有些人推動選其為「國鳥」。
帝雉的形象還被用在1000元新台幣的背面。
雖然是起霧的下雨天,但能與帝雉相遇真是滿懷歡喜⋯
喜悅背後的真相:不論是帝雉或是藍腹鷴的出沒地點,地上都有人撒飼料,我們還親眼看見有人現場餵食,有人說大雪山的傳奇是帝雉、藍腹鷴已經變成養在野外的家禽⋯
希望牠們繁衍成群、開枝散葉走進山林,無論如何,能與帝雉在野外相遇,我還是覺得要惜緣⋯
歡喜下山↓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