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台北賓館↑攝於 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1號 2014.10.18 14:47
百年歲月的一棟建築,一直是臺灣政治的核心,日治時期是臺灣總督官邸,光復之後曾作為省主席官邸;1950年改稱臺北賓館,是舉行國宴、招待外賓、黨政會議及文化活動的國家重要場所。199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⋯
2014.10.18.我們為了夢想嘉年華來到附近,經過這裡發現正開放參觀,於是隨著人群入內參觀⋯
結合東、西方文化的建築↓
起造於1899年,由日本建築師宮尾麟、野村一郎設計;1911年改建工程經森山松之助設計,成為現今的樣貌;2002年封館進行臺灣光復後最大幅度的整修,至2006年5月竣工;隨著臺灣民主化的進程, 2006年7月4日臺北賓館已首次對一般民眾開放,空間解嚴的思維讓國人可以一窺臺北賓館百年的神秘面貌⋯
金碧輝煌↓有巴洛克式花葉雕飾,金箔纏繞細腳紋路的垂吊水晶燈⋯
在日治時期,除了作為總督宅邸以外,同時也作為辦公與迎賓社交之場所。而落成後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接待1901年10月來臺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妃富子,此後這裡陸續接待了許多日本皇室貴族,其中最重要的便是1923年裕仁皇太子(即日後的昭和天皇)訪臺的接待活動⋯
見證了臺灣這一世紀來的風華變遷↓
臺灣光復後,臺北賓館雖然不再是總督官邸,但仍然是政府會晤、款宴外賓的主要場所,歷任總統曾在臺北賓館1樓接見了無數的貴賓⋯
歷史的鏡頭↓「中日合約」就在這裡簽訂的⋯
1952年由外交部長葉公超與日本全權代表河田烈所簽署,關係臺灣主權地位甚鉅的「中日和約」⋯
百年來,日、中、台多少風雲人物在此停留過↓
臺北賓館的價值不單單只是因為其百年的歷史,她是一座巧妙結合東西方文化的建築,更見證了臺灣這一世紀來的風華變遷,無論就何種角度觀察,這裡的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值得我們大家共同愛護及保存⋯
庭園↓賓館後方為和風庭園⋯
以心字池為中心,周遭配置涼亭、石橋及植栽、草皮,日治時期為接待貴族、政要及邀約文人雅士賞玩、吟詩的場所,並時常用於舉辦園遊會。光復後作為來招待外國賓客及重要人士場所⋯
和風庭園↓池中還有黑天鵝、紅冠水雞⋯
歐式庭園↓位於賓館前方,有巴洛克式的噴水池及幾何形配置的花圃⋯
百年建築的風華仍持續著,每個月已經對民眾開放一天,走進這裡感受歷史的脈動,當年的皇親國戚、黨國大老⋯,與我們共享這座大宅與庭院⋯
The End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