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市西門町的紅樓↑
台北紅樓、剝皮寮、三水市場、龍山寺,這都是古早的台北,為了一項展覽,我們一定要去一趟,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,我們到台北市西門町走走⋯
紅樓,曾有一陣子是戲院↓(我曾經歷過⋯)
西門紅樓緊鄰台北市西門町徒步區,是三級古蹟為1908年所建,其外觀為每正立面8公尺,日治時期被稱為八角堂。戰後改名為「紅樓劇場」,1963年後,紅樓劇場改映電影,因此又被稱為「紅樓戲院」或簡稱「紅樓」。1997年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,定名為西門紅樓⋯
紅樓附近的街頭藝術↓
紅樓附近來台自由行的觀光客很多,好吃的餐廳也很多,我們先在這裡解決中餐,半筋半肉⋯,好吃ㄟ⋯
剝皮寮↓
剝皮寮位於台北市萬華區,是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⋯
「剝皮寮」之名其來源有二說,根據《台北市志》「艋舺有北皮寮街,又稱剝皮寮街,北皮寮後有一詞應是殺牲製革所在,所製成品不外乎皮箱、枕、鼓。」意即剝獸皮而得名。但是據地方耆老所言,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,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。早期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,街道成形於1850年代的清治時期。日治時代後期,列為老松國小的預定地禁止增建改建,意外被完整保留。2003年8月成立鄉土教育中心,2004年東段整修成歷史街道區;西段部分則於2009年初完成修復⋯
走在台北市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上↓
目前已成為台北市藝術重鎮↓
重要的藝術、人文都在這裡展示↓
終於,我們找到想看的展示了↓
三水街市場↓
介於昆明街至康定路間的東三水街菜市場(新富市場),於日治大正10(1921)年就存在,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129處市定古蹟⋯
台北萬華龍山寺↓
艋舺龍山寺從清乾隆三年初創以後,歷經嘉慶年大修、同治年小修、日據大正時期的大修及台灣光復後的數十次修築,方有今日所見之規模。這座寺廟仍保有歷次修建的痕跡,見證了由清至今的發展史,是台灣寺廟建築之代表作⋯
龍山寺淨心瀑布↓
瀧水奔騰,飛泉澈清,朝登佛門,先淨其心,心靈淨化,悟道慧根,具足相好,莊嚴其身,故名淨心瀑布⋯
台北萬華龍山寺↓
The End